12月24日,新加坡科学家陈志宁教授、博士应邀到滁州学院作交流访问。
在滁州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倪阳及院外事办负责同志的陪同下,陈志宁教授重点考察了该校电子信息工程系、国土信息工程系实验室。考察后,陈志宁教授与电子系的负责人和教师进行了座谈交流,听取了电子系的办学思路、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情况介绍。
陈志宁结合在国外大学兼职的经历,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特别是工科专业的办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一是要找准办学定位。社会需要更多的应用型人才,学校切不可好高骛远,与重点大学盲目攀比,要立足于自已所属类型,努力在本层次院校中办出一流水平。
二是要加强市场调研。要充分了解地方的人才需求状况,开展毕业生追踪调查,紧紧围绕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办学,一定要对当发经济发展有所贡献。
三是要多利用外部条件,解决学校资源不足的问题。教师不足,可聘请周边高校的教师、工厂企业的工程师来校兼课;暑期中可聘请重点高校的名师来校帮助进行短期培训。设备不足,尽量多利用社会上工厂企业的设备。
四是学科专业设置不能赶时髦。如工科专业设置上,要避免发展那些投入大、污染大的重机械类专业等。尽量发展软件型特别是应用软件型专业,这类专业学校投入不大,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适应产业转型。
五是工科专业一定要加强工厂实习。学生在四年的学习中应有五个月的时间到工厂实习,了解操作规程,进行毕业设计,培养动手能力,时间可放在寒暑假。同时,教师也要经常到工厂学习,不断了解情况。
陈志宁教授长期从事智能天线技术的研究工作,是新加坡科技局资讯与通信研究院的首席科学家,任东南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兼职教授,在电磁场与微波、天线等研究领域富有盛名。
此次访问是陈志宁第二次访问滁州学院。2006年6月9日,他第一次访问滁州学院,并作了题为《无线通信技术在新加坡的发展兼谈海外科研工作感受》的学术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