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第九届中德应用型高等教育研讨会在合肥学院召开,滁州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许志才应邀出席。
来自德国奥斯纳布吕克应用科学大学、埃姆登/里尔应用科学大学、安哈尔特应用科学大学、德累斯顿学院等5所德国高校的340多名中外专家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研讨会主题为基于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背景下应用型大学的使命与变革,应用型大学校企协同育人和应用型大学的研究生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教司副司长刘贵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副司长于继海,安徽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程艺出席了开幕式并致辞,副厅长李和平主持了开幕式。
大会进行了多场主旨报告。李和平在会上作了题为《以高水平大学建设为引领,完善现代应用型高等教育体系》报告。他从规模、改革、服务、保障、开放和质量六个方面总结了安徽“十二五”期间高等教育改革与成效。“十二五”期间,安徽省按照“科学定位,分类指导,多元发展,特色办学”的高等教育发展方针,深入推进高等教育强省建设,高等教育内涵建设不断进行,逐步完成由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实现规模、结构、质量协调发展。
李和平在分析了安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面临的形势与挑战后说,我们要把握安徽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在今后的一段时间里,安徽高等教育要为“科教大省、制造大省、技工大省”提供卓越领军科学家、高素质工程师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技术工人。追求一流,提升内涵质量正成为新时期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要求。
李和平指出,在高等教育快速发展过程中,还不可避免地遇到五个方面的矛盾:一是人民群众对优质高等教育的强烈需求与优质资源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二是经济社会对高等教育创新引领的迫切要求与高校创新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三是国家对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迫切要求与高校体制机制约束之间的矛盾;四是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的现实需要与高校内部治理能力不足的矛盾;高等教育现代化的目标要求与高校信息化国际水平不高的矛盾。
李和平还提出了高等教育发展的五大战略:一是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专业引领战略;二是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战略;三是高等教育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战略;四是高等教育开放与国际化水平提升战略;五是高校综合改革与现代大学制度创新战略。为实现这五大战略,李和平提出了安徽高等教育的六大工程:“双一流”建设工程;中德教育合作示范基地建设工程;教育信息化应用工程;国际化推进工程;创新创业教育工程;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工程。
为了实现这些战略和工程,他提出了八项举措:一是深化高校综合改革;二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三是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四是推进网络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五是大力推进开放合作办学;六是完善内部治理结构;七是建立管评办分离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八是构建多元质量评估监测体系。未来的安徽高等教育还要建设三类高水平大学,即八所特色高水平大学,十所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和二十所技能型高水平大学。
滁州学院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处长梁端俊也应邀参加了本次研讨会。